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地方优势,继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努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中文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12月19日,重庆市国际中文教育功能综合体国际交流与合作系列活动——“深植巴蜀生境,讲好中国故事”“品味诗词韵律 唱响巴蜀声音”2023年中外学生讲故事大赛决赛及演唱大赛决赛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友会堂音乐厅落下帷幕。两场比赛中,各有25位选手同台竞技,共同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文化与时代的“盛宴”。
本次大赛由重庆师范大学主办,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重庆市国际中文教育联盟协办,以“深植巴蜀生境,讲好中国故事”“品味诗词韵律,唱响巴蜀声音”为主题,旨在挖掘展示巴蜀好故事、好诗词,强化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贡献。
大赛自2023年10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单位积极响应,他们紧扣“深植巴蜀生境,讲好中国故事”“品味诗词韵律 唱响巴蜀声音”主题,提交了众多情感真挚、感染力强的优秀视频作品。两个比赛中,经过逐级选拔,来自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开中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八中等学校众多优秀选手中遴选出中国学生组选手15名、外国学生组选手10名进入市级决赛。
讲故事大赛决赛分为中国学生组和外国学生组两个赛道。中国学生组中,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唐婧尧聚焦至万灵镇的独特孝文化,借《巴蜀魅力镇——万灵镇的“孝”与经济》讲述了以巴蜀优秀传统文化为凭借,赋能经济新活力的故事。黄子纯则选择“将军精神”这一主题,在悠悠文化的传承中描绘了她眼中的巴蜀,传递了感人肺腑的中国精神。国际学生组中,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泰国选手杨兆强以个人视角为切入点,讲述他在重庆这座城市的邂逅之旅和丰富感动的人生经历。重庆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的妮娜讲述了她和中文的不解之缘,来自斯里兰卡,但爱留在巴蜀,她以全新视角诠释个人之成长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前景。不同主题、不同角度,通过精美的课件、丰富的史料、精准的数据、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不断挖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文化本质和内在逻辑,把中国故事讲得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演唱大赛决赛中曲目由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原创谱曲。巴山蜀水,怀珠蕴玉;天府之国,俊采星驰。锦官城外,有杜甫的《春夜喜雨》,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编曲,欢快而不失韵律,一唱如春雷滚滚而来,一叹如春雨来去匆匆,伴着台上同学们的演唱,万物受到春雨洗礼开始蓬勃生长的画面仿若浮现眼前;川东江畔,有刘禹锡的《竹枝词》,与时俱进地融合了流行音乐的风格,用音律叙述古人浪漫的爱情,曲调婉转、悠扬、抒情,唱出了少女暗恋男子而羞于表白的情怀;峨嵋山下,有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用较为自由舒缓的节奏音型,力图塑造出淡雅、清冷意境,音乐多次强调“思君不见”这几个字,既有委婉的喃喃自语,也有流畅激情的抒怀;瞿塘峡口,有白居易的《竹枝词四首 其一》,用纵向的音程表现峡谷的蜿蜒曲折,将视觉感受通过歌声幻化成纵向的听觉感受,力求做到能从歌声里看见、听见竹枝词的意境。
此次大赛是同学们展示自我风采的竞技赛,也是难得的实践教学和现场练兵,更是不断深化巴蜀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实践。参与大赛的广大中外学生,从国内外两种视角讲述巴蜀故事,从诗词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音律中感受美妙音乐的浸润洗礼,“中文服务世界,开放引领未来。”学在巴蜀,唱响中华,心怀世界,启迪未来。